【职教活动周】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(一)

发布者:王韬发布时间:2025-05-12浏览次数:12

《羊倌的逆袭》

金塔县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。十月底,戈壁滩上的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。白思超裹紧棉大衣,站在自家新建的厂房前,呼出的白气在清晨的冷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。五年前,他放弃了大城市年薪二十万的工作回到家乡时,没人理解这个决定。而现在,金塔县鼎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招牌在朝阳下闪闪发光。

"白总,兰州那边的客户又来电话催货了。"生产主管老马搓着手走过来,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,"说是咱们的上批羊肉在他们超市卖得特别好,要再加订五千只。"

白思超点点头,嘴角微微上扬。这样的消息他最近听得越来越多。从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四十人的团队,从每天几十只的销量到现在年销三十多万只,这条路他走了整整五年。

走进厂房,工人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。现代化的屠宰流水线、精细分割车间、真空包装区,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。白思超习惯性地在每个工位前停留,检查肉质和操作规范。在分割区,他拿起一块羊排仔细查看纹路,满意地点点头。

"肉质比上个月又有提升。"他对跟在身后的质检员说,"告诉养殖部,这批羊的饲养方案保持下去。"

"这个办公室后面重新装修了"。白思超的办公室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个相框,里面是他和父亲在自家羊圈前的合影。那是他创业的起点。

2018年春节,在上海某食品企业做电商销售经理的白思超回家探亲。父亲养了三十年羊,那年却因为收购价太低而愁眉不展。白思超跟着父亲去集市卖羊,亲眼看着品质优良的金塔羊肉被中间商压价收购,转手就能卖出翻倍的价格。

"咱们这的羊喝的是祁连山雪水,吃的是戈壁滩上的沙葱,肉质能不香吗?"父亲蹲在集市角落抽着旱烟叹气,"就是卖不上价啊。"

那一刻,白思超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。回到上海后,他辞去了工作,带着全部积蓄回到了金塔县。起初,父母和乡亲们都不理解——"大城市的好工作不要,回来当羊倌?"

创业远比想象中艰难。第一年,白思超租了个小院子,买了简易设备,雇了三个工人就开始干。没有客户,他就开着那辆二手皮卡,拉着样品跑遍了兰州、张掖、酒泉的各大市场和餐馆。记得第一次去兰州某大型超市推销时,采购经理连尝都不愿尝。

"小地方的羊肉能有啥特别的?"对方头也不抬地翻着文件。

白思超二话不说,当场支起便携燃气灶,现场煮了一锅清汤羊肉。香气弥漫整个办公室时,那位经理终于抬起了头。当天,他拿到了第一笔订单——两百只羊。

真正打开销路的,是线上销售。2020年疫情暴发,线下渠道受阻,大量库存积压。白思超连夜召集员工开会,准备开辟新赛道。他亲自搭建淘宝、拼多多店铺,优化关键词、设计主图、撰写详情页,甚至熬夜研究直播带货技巧。虽然第一场直播只有37个观众,但坚持不懈,场场白思超亲自上阵,讲解金塔羊肉的特点,现场演示各种烹饪方法。金塔县地处西北,冷链物流成本高。他与顺丰、京东冷链合作,采用"预售+集中发货"模式降低成本。白思超深知,电商的核心是流量和转化率。他利用数据分析工具,优化推广策略:在抖音、快手等平台定向推送广告,吸引注重食材品质的城市消费者。建立私域流量池,通过微信社群提供烹饪技巧、限时优惠,提升复购率。

"家人们看这块肋排,雪花纹路多漂亮!清炖只需要撒把盐,鲜得能让你吞掉舌头!"他说得真诚又朴实。没想到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反而赢得了观众信任,当天就卖出了两百多单。凭借电商运营经验,他精准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,结合"甘味"品牌背书,逐步打开市场

2024年,公司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5%,最远卖到广东、海南,年销肉羊31万只,成为金塔县电商标杆企业。白思超计划进一步拓展跨境电商,让金塔羊肉走向国际市场。他常说:"电商不是简单的卖货,而是用互联网思维重塑农业。我要让每一只金塔羊,都能卖出它应有的价值!"


傍晚,白思超来到公司的试验养殖场。这里饲养着各种品种的肉羊,他和技术团队不断尝试新的饲料配比和饲养方法。最近他们发现,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沙棘果渣,不仅能提高羊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,还能让肉质更加鲜嫩。

白思超望向父亲曾经劳作了大半辈子的那片戈壁滩,如今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的养殖基地。风吹过,带来远处沙枣花的淡淡香气。


(撰稿,摄影:胡旭东 审核:刘艳慧)